笔趣阁

笔趣阁>崛起香港1949 > 第348章 风雨中的香港(第1页)

第348章 风雨中的香港(第1页)

1983年4月中旬,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,19821983年度(1982年4月1日至1983年3月31日),港府财政收支出现39.35亿港元的赤字。

过去三年,港府售地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,从19801981年度的35%,降至19811982年度的29%,及19821983年度的15%。

1982年,住宅楼价普遍比高峰时期下跌3成至4成,如北角住宅楼价就从1981年底每方尺1067元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664元,跌幅达38%。

中区甲级写字楼月租亦从1981年中最高峰期的每方尺28元至30元,跌至1982年底的每方尺21元至24元,跌幅约20%至25%。

李华龙旗下的地产企业持有大量写字楼,租金下跌了,他并没有心疼,想到自己将来低价购入大量地皮,还有收购有潜力公司,他心里就偷着乐。

市道低迷,令成交萎缩,楼宇空置增加。

1982年各类契约(包括楼宇及私人土地买卖)登记总数为16.5万宗,总金额为994.7亿元,分别比1981年下跌13%和21%。

1982年底,香港私人住宅空置单位为3.17万个,空置率达6%,其中大型住宅单位更达9.1%;商业楼宇空置面积达586.6万方尺,空置率为10.7%,其中办公室更达17.6%;工业大厦空置面积达1312.1万方尺,空置率达10.5%,都处于历史上最高或极高水平。

据一个研究小组的调查,当时香港地产业积压的资金,可能高达500亿元。

……

在这一次地产危机中,受到自大冲击的是老牌英资地产公司——香港置地。

70年代,大量华资地产商利用地产市道低潮大量吸纳廉价土地,再趁市道复苏、繁荣时推出楼花。

在低买高卖中赚取厚利,令以租金收入为主的置地相形见绌,“唯我独尊”

的地位逐渐丧失。

这时,置地才意识到地产发展的重要性。

开始加强地产发展业务。

从1976年开始,置地公司与远东发展、佳宁、恒隆、长实等约30家公司合作发展超过70个地产项目,投资策略转趋冒进。

自从李华龙完成了对九龙仓的收购,怡和集团失去“一翼”

,怡和系的置地公司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。

明显放弃了一贯奉行的保守、稳健、持重的作风,转向冒进、急躁、投机,成为当时香港地产界的“超级大好友”

1981年初,置地与信和地产合组财团,以13.08亿元购入港岛大潭道白笔山地段,计划兴建别墅式豪华住宅。

同年8月,置地再与新鸿基地产合组财团,以28亿元从李华龙的手中购买了尖沙咀大量旧楼,计划发展成时代广场式的高级商厦。

1982年2月,置地更以47.5亿元的天价。

投得中环的地王。

一个多月后,置地公司还先后发动“破晓突击”

,斥资35亿港元购入香港电话及港灯集团各34.9%股权。

这时,置地决策层对香港的政治、经济形势的判断已严重脱离了客观现实,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相邻推荐:龙套传奇  洪荒长生问道  帝皇明星系统  宫殇红颜  重生娱乐圈之名门盛婚  奸雄天下  村姑桃花  重生之白猫王子  二嫁猎户之悍妻当家  重生之绝世冰仙  我的机械章鱼  重生日本做游戏  时空旅者的王座  女王重生之绝宠狂傲妻  安王妃  末世之虫族帝君  安乐天下  灵农传  中华国术之龙腾四海  豪门婚色之前夫太坏  

.
~_~~_~ ~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明天下
孑与2明天下
明末的历史纷乱混杂,堪称是一段由一些有着强大个人魅力的人书写成的历史。不论是李自成,还是张献忠这些叛逆者,还是崇祯,袁崇焕,这些当权者,亦或是吴三桂,耿精...
一剑独尊
青鸾峰上一剑独尊
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。诸天神佛仙,不过一剑间!...
弃宇宙
鹅是老五弃宇宙
地球元气复苏了,但这真不是地球灵气复苏的故事,而是一个流浪宇宙的故事。...

最新标签